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星辰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甚至把星辰视作神秘的象征,而如今,我们有了更加先进的工具和科技来探寻星空,其中一个就是“朵拉摘星”计划。
“朵拉摘星”计划是一项由中国科学院主导的天文科学研究计划,旨在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星系演化等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追赶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天文领域的重要举措。
作为“朵拉摘星”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19年启动了一项名为“星群源初现期天文物理研究”的项目,在德令哈进行高空观测,旨在研究恒星形成和演化等领域。
据悉,这个项目利用了紫金山天文台自主研制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望远镜,采用红外观测的方式,以便更加清晰地观测到较低温度的星群源,这有助于研究恒星的形成历程和物理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朵拉摘星”计划还参与了墨西哥国际合作项目,旨在研究地球大气层对射电天文观测的干扰问题,目前已经建立了两台射电望远镜,分别位于新疆和墨西哥的观测站。
此外,“朵拉摘星”计划还通过与国际科学界紧密合作,积极进军太阳系外行星探索领域,旨在搜寻外星文明和生命的存在。2019年末,我国太空探测任务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探测月球背面,揭示了人类未知的月球科学之谜,这也为“朵拉摘星”计划在深空探索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朵拉摘星”计划的启动,不仅是我国天文学家勇攀新高度的标志,更是对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朵拉摘星”计划将带给我们更加神秘和美丽的星空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