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海边成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然而,在南海岸的一片海滩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无语的景象——一群自称是“很太吧”的青年男女,从天而降,占据了这片海滩。他们穿着暴露、底下赤裸裸的,随意涂鸦、乱扔垃圾,在海滩上狂欢不已,给其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们的行为举止惹人厌恶,这让人们开始怀疑“很太吧”是否真的值得称赞,从而让“很太吧海滩之辱”成为了众矢之的。
作为一个网络词汇,很太吧曾经代表着一种时尚、一种青春、一种个性,曾经被很多人视为流行文化的代表。但如今,“很太吧”的形象已经被他们自己毁了。如果说“很太吧”曾经代表的是一种新潮、前卫的生活方式,那么这次“很太吧海滩之辱”则使其沦为了沙滩上的垃圾。
事实上,很太吧此前也曾被指责为“煽动性的网络文化”。与此前的事件类似,这次“很太吧海滩之辱”的举止同样惹人不齿。他们在海滩上打扰、互相嬉闹、搞破坏,甚至不惜将垃圾随意丢弃在沙滩上。这种行为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一种代表“很太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对于这种行为,很多人毫不客气地批评它是一种脏乱差的行为,他们对此的态度已经超越了对流行文化的审美认同,而是超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良知的底线。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很太吧只不过是一种自媒体的噱头,他们的行为在它们的关注度降低时只会越发偏激。然而,即便是只有少数的人关注了很太吧,我们也不能就此放任他们的行为。因为文化的核心就是传播和交流,如果一种文化内部充满着脏乱差的行为,那它所传达的价值与营养形似已荒废,如何可能获得更多的认同与广大的支持。
“很太吧海滩之辱”其实不应该只是一次事件,而应该让我们反思很太吧所代表的“优雅与个性”是否已经荒废。这种行为危害到了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的文化以及环境,同时也对城市文明,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威胁。文化产业放眼未来应该是以生活为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才能使文化发展获得更加丰富、多元、生动的形式和内容。相信未来让更多的文化有机会发掘和实现它们的崭新未来——种下一棵文化树,就需要从用全新视角审视很太吧时代的生命方式与生态环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