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小游戏,这是一个令人们闻之而胆寒的词汇。这类游戏的存在一方面引起了人们诸如恐惧、愤怒之类的情绪,同时也令一些人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为什么这些游戏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能从这些游戏中了解到哪些关于人性的深层次信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邪恶小游戏”的概念。这类游戏往往通过对某些人基本需求的刺激,刻意引导玩家达到某些极端的行为,包括杀人、自伤等。这一类游戏的出现,一方面暴露了一些人深陷游戏中,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边界认知混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人对邪恶行为的向往或者说好奇。
那么,究竟是什么驱动了这些“邪恶小游戏”的开发和玩家的行为呢?笔者认为,人性深处的黑暗驱动力是一方面的原因。就像新闻报道中的犯罪分子一样,他们的犯罪行为所彰显的更多的是信念和欲望,而恰恰是这些信念和欲望,支撑着黑暗的一面,让罪恶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长。
那么,在人性深处存在的这个黑暗驱动力是什么呢?考虑到人的本性是复杂的,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一面,即使不是每个人都有那种强烈的危害别人、破坏社会的心理和行为,但人性中本有的贪念、嫉妒、愤怒等都会影响人的决策。那么“邪恶小游戏”正是利用人性中这些扭曲的欲望,将其化为行为,再渐渐放大。
当然,“邪恶小游戏”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其可以带来暴利。在一些人看来,只要游戏能够吸引大量的流量,并且愿意掏钱,那么不拿它来赚一波就太亏了。这正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参与了开发和宣传邪恶小游戏。从商业利益角度思考,“邪恶小游戏”充当了一个只是,让创造者可以在人们的恐惧、愤怒、好奇中迅速获取财富。
那么“邪恶小游戏”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这些游戏一方面损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于后者,就不胜枚举。比如,“蓝鲸挑战”事件就曾造成多名青少年自杀,还有一些“邪恶小游戏”纵容一些有犯罪冲动的人犯罪等等。可以说,这些游戏的存在,是在纵容罪行和犯罪人的行为。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邪恶小游戏”并不反人性,反而正是依赖于人性中那些黑暗驱动力才产生的,而对于丑恶事物的审美疲劳,才是消除这些游戏的一个初步途径。当我们真正认识到人性深处的黑暗驱动力时,我们也将更深入地认识到文明对人性的塑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