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代码时,我们需要准确地测量程序的执行时间,以确保程序的效率和性能。GetTickCount函数是Windows API提供的一个用于获取系统运行时间的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代码执行时间的准确测量。
GetTickCount函数简介
GetTickCount函数用于获取从系统启动开始的毫秒数,可以用于计算系统运行时间和测量代码执行时间。该函数的原型如下:
DWORD GetTickCount(void);
其中,DWORD是一个无符号长整型,表示从系统启动开始的毫秒数。该函数返回的值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数,最大值为4294967295(即49.71天)。
利用GetTickCount函数测量代码执行时间
在利用GetTickCount函数测量代码执行时间时,我们需要在代码执行前和执行后分别调用GetTickCount函数,并计算两次的时间差即可得到代码执行的时间。具体步骤如下:
1. 在代码执行前调用GetTickCount函数,记录下当前的系统时间,以便与执行后的时间进行比较,获取执行时间。
2. 执行代码。
3. 在代码执行后调用GetTickCount函数,再次获取当前系统时间。
4. 计算第一步获取的时间和第三步获取的时间之差,即为代码执行的时间。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DWORD start_time, end_time;
double total_time;
start_time = GetTickCount();
for (int i = 0; i < 1000000; i++) {
// 执行代码
}
end_time = GetTickCount();
total_time = (double)(end_time - start_time) / 1000;
printf("代码执行时间为:%f秒\n", total_time);
return 0;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首先调用GetTickCount函数获取程序开始执行时的系统时间。然后执行代码,再次调用GetTickCount函数获取执行结束时的系统时间。最后,我们计算两次获取的时间差,并将结果转换为秒数输出,即为代码执行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GetTickCount函数返回的是从系统启动开始的毫秒数,数值的 Overflow 需要考虑,因此需要使用DWORD类型来记录时间差,而非int类型。
在实际代码的应用中,我们可能需要多次运行代码并统计平均时间,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执行时间。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用于计算代码的平均执行时间: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DWORD start_time, end_time;
double total_time, average_time;
int loop = 10; // 运行代码的次数
for(int i = 0; i < loop; i++) {
start_time = GetTickCount();
// 执行代码
end_time = GetTickCount();
total_time += (double)(end_time - start_time) / 1000;
}
average_time = total_time / loop;
printf("代码平均执行时间为:%f秒\n", average_time);
return 0;
}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将代码运行的次数设置为10次,并在每次运行代码时记录执行时间。最后,我们将每次执行时间累加起来,计算平均执行时间并输出。
总结
GetTickCount函数是Windows API提供的用于获取系统运行时间的函数,可以利用该函数来测量代码执行时间,以确保程序的效率和性能。在测量代码执行时间时,我们需要在代码执行前和执行后分别调用GetTickCount函数,并计算两次的时间差,即可获取代码执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需要多次运行代码并统计平均时间,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执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