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落地,人们对于数据和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应用和系统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在这些应用和系统中,接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的接口设计可以让应用更加高效的工作,并且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不好的接口设计则会让应用使用起来困难甚至无法使用。接下来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如何设计清晰易用的接口。
1.设计之前:需求分析
在设计接口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应用或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立所需接口的类型、适用范围、操作方式和参数等基本要素。接口类型的选择主要考虑接口的复杂度和适用范围。如何评估接口的复杂度呢?通常是通过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交互的复杂程度:接口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系统和功能复杂度。
(2)范围的大小:考虑接口的覆盖范围及使用场景。
(3)安全的要求:有没有安全需求?如何处理保密性数据等。
(4)实现难度:接口的实现难度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运维。
(5)文档及技术支持:接口的详细文档和技术支持对于开发人员和使用者都非常有益,交互简单明了的文档对于设计成功的接口也很有关键作用。
2.设计接口之中:接口类型
在设计接口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接口。如RESTful接口、SOAP接口、XML-RPC接口和JSON-RPC接口等。他们各有优缺点。具体来讲:
(1)RESTful接口: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缩写,即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ful接口通常采用HTTP协议,以资源为核心,设计可以优化大量客户端请求,适用于数据格式相对简单且逻辑处理适度的前后端分离模式。
(2)SOAP接口: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的缩写,即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接口通常采用XML协议,加密,适用于需要安全性较为严格的系统。
(3)XML-RPC接口: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Remote Procedure Call的缩写,远程调用协议。XML-RPC接口建立在HTTP协议之上,适用于需要跨平台数据交换而又对数据的描述详细的场景。
(4)JSON-RPC接口:提供可中转数据交换格式、支持UTF-8编码和代表数字和null和布尔值和字符串和数组和对象等,在JSON格式基础上扩展的协议。适用于客户端本地程序和web应用之间高效传输数据的通讯协议。
3.设计接口之后:使用者体验
我们已经设计好了接口,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设计接口不仅仅是程序员的工作,还是用户的使用过程,我们希望用户在使用接口的时候可以有更好的体验。
这里我们列举一些提升用户体验的点:
(1)接口命名:接口命名要符合最终的结果,尽量别用像1,2这样的编号。
(2)接口分类:把接口分门别类,按功能或场景划分。
(3)接口参数:接口参数一定要表达清楚,参数名要详细,做到一目了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4)标准化:把地址、接口规范、返回结果等范围、类型等进行标准化,让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维护起来也更加容易专业。
(5)异常设计:异常体验要特别重视。接口的异常返回需要具体,清晰,易于阅读。因为接口通常是使用方程序员直接调用的,在返回异常时,对于使用程序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发现程序问题更加快速,准确。
最后,设计优良的接口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摸索、实践以及不断的来回沟通。设计出清晰易用的接口,可以帮助应用和系统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并且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