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算法的核心——iradon的工作原理分析

作者:怒江麻将开发公司 阅读:81 次 发布时间:2025-05-11 23:18:19

摘要: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图像处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而图像重建算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种用于图像重建的算法,称为Radon变换。而iradon算法则是基于Radon变换的反演算法,用于从对图像的投影重建原始的图像...

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图像处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而图像重建算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一种用于图像重建的算法,称为Radon变换。而iradon算法则是基于Radon变换的反演算法,用于从对图像的投影重建原始的图像。本文将围绕iradon算法展开,介绍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解析算法的核心——iradon的工作原理分析

Iradon算法简介

Iradon算法,全称Inverse Radon Transform,即为Radon变换的逆变换。该算法是将图像在各个角度上的投影数据恢复为原始图像,通常用于医学图像重建、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辅助检测等领域中。

Iradon算法使用的基础是Radon变换。该变换可以将一个二维图像转换为一个一维数列。具体地说,它是通过在不同角度下扫描图像并提取图像上的像素值来实现的。例如,可以将X-ray投影到物体上。以不同角度的射线扫描得到一组二维像素值,就可以使用Radon变换将其转换为一组一维的像素值,并最终生成一幅二维的投影图像(也称为Sinogram)。

与Radon变换不同,iradon算法是一个反演算法,可以将投影数据反向重建为原始图像。它可以处理任意角度和间隔的投影数据,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图像重建和恢复。Iradon算法可以看作是通过将小区域内的投影数据叠加,而形成大区域的像素值估计。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则化方法,它可以通过将区域分解为少量的子区域,从而使得重建结果更加稳定。

Iradon算法的工作原理

Iradon算法的操作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反投影和过滤。反投影即为将原始对应的一组X-ray投影数据映射回原始的二维像素值,过滤则为对映射后的像素值进行滤波以去除噪声和伪影。

具体地说,Iradon算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反投影(Backprojection)

在反投影中,Iradon将该Sinogram转换回原始的二维图像。通常来说,Sinogram表示的是每个角度下物体被X-ray所穿过的强度值。这些强度值被累加在一起以恢复原始图像。

在进行反投影之前,需要使用Radon变换将源图像转换为Sinogram。该Sinogram可以被看作是空间域-角度域的一种表示方法。当需要重建原始图像时,反投影就是从这个角度域中反向转换得到原始像素值。

具体地说,反投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实现:

$$

f(i,j)=\sum_{\theta}p(i\cos\theta + j\sin\theta,\theta)

$$

其中,f表示反投影后的原始像素值,i和j为二维图像中的像素坐标,θ为扫描的角度,p为Sinogram中的像素值。该公式的含义是:从每个角度的投影数据中,按角度进行加权叠加,重建原始图像。

2. 过滤(Filtering)

在反投影之后,需要进行一些处理来去除噪声和伪影,并提高图像质量。这个过程称为过滤(Filtering)。

常见的过滤方法是使用卷积核或滤波器进行卷积或滤波,以去除高频噪声。最常见的滤波器是Butterworth、Ram-Lak和Shepp-Logan等滤波器,这些滤波器都是基于一些频域滤波理论进行设计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滤波器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

Iradon算法的实现方式

Iradon算法在实现上可以使用基于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或SART(逐步迭代重建技术)的方法。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主要介绍一种直接实现的方法——Fan-beam反投影。

Fan-beam反投影是将扇形的X-ray束投影到物体上,以恢复原始的二维图像。该方法需要计算每个像素的投影点并将其转换为角度坐标系。

具体地说,Fan-beam反投影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将投影点转换为极坐标系。

2. 计算每个投影点所对应的角度。

3. 进行反投影。反投影时,使用加权值对每个投影点进行采样,来估计原始图像像素的值。

一个简单的代码实现: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griddata

def iradon(image, theta=None, filter=None, interpolation=None, circle=True, output_size=None):

"""

使用 Fan-beam反投影算法将Sinogram转换回二维图像

"""

# 计算theta和detector坐标

theta_detector = np.linspace(0, np.pi - np.pi / image.shape[0], image.shape[0], endpoint=False)

detector_x = np.linspace(-image.shape[1] / 2, image.shape[1] / 2, image.shape[1], endpoint=False) + 0.5

detector_y = np.zeros((image.shape[0],)) + 0.5

# 计算每个像素点在极坐标系下对应的theta和detecter坐标

sinogram_x = np.arange(image.shape[1]) - (image.shape[1] - 1.0) / 2

sinogram_y = np.arange(image.shape[0]) - (image.shape[0] - 1.0) / 2

sinogram_xx, sinogram_yy = np.meshgrid(sinogram_x, sinogram_y)

sinogram_xx = sinogram_xx.ravel()

sinogram_yy = sinogram_yy.ravel()

rad = np.sqrt(sinogram_xx ** 2 + sinogram_yy ** 2)

rad[rad < 0.5] = 0.5

sinogram_theta = np.arctan2(sinogram_yy, sinogram_xx)

sinogram_theta[sinogram_theta < 0] += np.pi

# 插值得到反投影的像素值

def coord2idx(coords, shape):

idx = np.round((coords + 0.5) * np.array(shape) - 0.5).astype(np.int32)

return idx[:, 0], idx[:, 1]

data_idx = coord2idx(np.vstack((detector_y, detector_x)).T, image.shape[::-1])

interp_grid = np.vstack((sinogram_theta / np.pi * 180, rad))

interp_vals = image[data_idx[0], data_idx[1]]

interp_func = griddata(interp_grid.T, interp_vals, (theta_detector / np.pi * 180, rad), method='linear')

# 反投影

reconstruction = np.zeros((sinogram_x.size, sinogram_y.size))

coords = np.vstack((sinogram_yy, sinogram_xx)).T

for i in range(interp_func.shape[0]):

# 在detector平面上每个角度上的反向投影点

proj_coords = np.array([np.cos(theta_detector[i]), np.sin(theta_detector[i])])[:, None] * rad[None, :]

# 对应的Grid点坐标

proj_idx = coord2idx(proj_coords.T, image.shape[::-1])

curr_weight = np.abs(interp_func[i, :])

mask = np.all(np.vstack((proj_idx[0] >= 0, proj_idx[0] < image.shape[0], proj_idx[1] >= 0, proj_idx[1] < image.shape[1])), axis=0) # 防止越界

proj_idx = (proj_idx[0][mask], proj_idx[1][mask])

curr_weight = curr_weight[mask]

reconstruction[proj_idx[0], proj_idx[1]] += curr_weight

if circle: # if true, set reconstruction to 0 outside the inscribed circle

shift = -0.5 if image.shape[1] % 2 == 0 else 0

rad = np.sqrt((sinogram_xx + shift) ** 2 + (sinogram_yy + shift) ** 2)

reconstruction[rad > np.sqrt(image.shape[0] ** 2 + image.shape[1] ** 2 - 1) / 2] = 0

# 对反投影后的结果进行过滤

if filter:

fltr = build_filter(sinogram_x, filter)

reconstruction = np.real(np.fft.ifft2(np.fft.fft2(reconstruction) * np.tile(fltr[:, None], reconstruction.shape[1])))

if interpolation:

coords = np.vstack((np.linspace(-image.shape[0] / 2 + 0.5, image.shape[0] / 2 - 0.5, output_size[0]), np.linspace(-image.shape[1] / 2 + 0.5, image.shape[1] / 2 - 0.5, output_size[1]))).T

reconstruction = griddata(coords, reconstruction.ravel(), coords, method=interpolation, fill_value=0.0)

return reconstruction

```

上述代码中实现了一个简单的Fan-beam反投影算法。为方便理解和调用,代码中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对结果进行了平滑处理。此外,代码还实现了Butterworth滤波器对反投影后的结果进行了过滤处理。

结语

Iradon算法作为一种图像重建的基础算法,已经在医学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辅助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围绕Iradon算法 展开,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除此之外,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过滤器,以提高图像重建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总的来说,Irandon算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算法,正在为计算机视觉和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原标题:解析算法的核心——iradon的工作原理分析

  • 本文链接:https://qipaikaifa.cn/zxzx/18390.html

  • 本文由深圳中天华智网小编,整理排版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中天华智网联系删除。
  • 微信二维码

    ZTHZ2028

    长按复制微信号,添加好友

    微信联系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客服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电话客服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h咨询☎️:157-1842-0347


    🔺🔺 棋牌游戏开发24H咨询电话 🔺🔺

    免费通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