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len()函数的用法与实现原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编程语言,而Python语言作为一种易学易用的编程语言受到了众多编程初学者的喜爱。在Python语言中,len()函数是一个常用的函数,本文将着重探究len()函数的用法及其实现原理。
一、len()函数的用法
1.1 len()函数的概述
在Python中,len()函数是一个内置函数,可以用来查看容器类型中元素的个数。容器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字符串、列表和元组。对于其他容器类型,例如字典和集合,虽然它们不是容器类型,但len()函数仍然可以用来查看它们中元素的个数。
1.2 len()函数的用法
语法:len(s)
参数:s为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集合等容器类型。
功能:返回容器类型s中元素的个数。
示例:
(1) 对字符串求长度
str = 'Python hello world'
print(len(str))
运行结果:
18
(2) 对列表求长度
list = [1,2,3,4,5]
print(len(list))
运行结果:
5
(3) 对元组求长度
tup = (1,2,3,4,5)
print(len(tup))
运行结果:
5
(4) 对字典求长度
dict = {'a':1,'b':2,'c':3}
print(len(dict))
运行结果:
3
1.3 len()函数的注意事项
(1) 如果对一个非容器类型的变量使用len()函数,会报TypeError类型错误。
(2) 对于字符串中含有中文的情况,len()函数统计的是字符数,而不是字节数。
(3) 对于字典和集合,len()函数返回的是元素的个数,而不是键值对的个数。
二、len()函数的实现原理
在Python中,len()函数是由C语言编写并直接调用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Python源码中len()函数的实现,了解其背后的机制。
2.1 len()函数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PyVarObject结构体,这是Python对象的基本结构。Python中所有的对象都是由这个结构体衍生而来的,它包括了ob_refcnt和ob_size两个成员变量。其中,ob_refcnt表示该对象被引用的次数,ob_size表示该对象占用的内存大小。
len()函数的作用就是取得PyVarObject结构体中ob_size成员变量的值,然后返回该值。
2.2 len()函数的实现
len()函数的实现可以在fileobject.c和unicodeobject.c文件中找到。这里以unicodeobject.c文件中的实现为例。
下面是unicodeobject.c文件中len()函数的代码:
static Py_ssize_t
unicode_length(PyUnicodeObject *u)
{
assert(PyUnicode_Check(u));
return PyUnicode_GET_SIZE(u);
}
其中,unicode_length()函数是unicode_len函数的具体实现函数。PyUnicodeObject是一个C语言结构体,它存储着Python中的Unicode字符串对象。assert()函数是一个用于调试的宏,当括号中的条件为false时,会在终端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程序。
由于len()函数实现使用了PyVarObject结构体中的ob_size成员变量,所以在PyUnicodeObject结构体中也定义了一个get通用宏,用于获取ob_size的值。具体实现如下:
#define PyUnicode_GET_SIZE(op) \
PyUnicode_KIND(op) < PyUnicode_KIND_THREE_ASCII \
? PyUnicode_GET_LENGTH(op) \
: PyUnicodeObject_SIZE(op)
通过宏展开后,可以看到具体的实现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yUnicode_KIND_THREE_ASCII是一个常量,表示该Unicode对象是三个ASCII字符及以下大小的对象,因为对于这种大小的对象,ob_size在UnicodeObject结构体的后面3个字节中存储,否则存储在结构体中。
2.3 总结
总之,len()函数是Python内置函数之一,常常用于统计容器类型中元素的个数。len()函数的实现使用了PyVarObject结构体中的ob_size成员变量,通过这个成员变量,可以得到容器类型中元素的个数。在Python源码中,len()函数是使用C语言编写的,并通过调用Python对象的基本结构PyVarObject来实现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