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科学领域中,了解数据的分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数据分布模型可以帮助您进一步评估数据集、开展更高级别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优化业务决策。而直方图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据分布,为数据科学家提供有力的支持。
但是,直方图的原理并不是普及于众。本文将详细介绍直方图的原理和实践,让您成为直方图的“专家”。
一、直方图是什么?
直方图是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以柱形图的形式表示数据集的分布。简单说,直方图是将数据分成连续的区间,然后计算每个区间的数据数量,并以一列高度不等的柱条来展示它们。在直方图中,柱高和宽度的比例可以反映数据分布的情况,从而方便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对于其他可视化工具,直方图具有以下优点:
1. 显现数据的分布
直方图通过展示数据分布的方式,帮助我们直观的了解到数据的分布情况,而不是停留在数据的表面上。
2. 方便判断数据形态
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即柱子的高度和宽度,我们可以方便的判断数据分布的形态,比如是单峰、双峰还是多峰。
3. 容易掌握数据特征
直方图展示了数据的分布,并让我们通过直观的形式更容易的看到数据的中心、分散度等特征。
二、直方图的制作
在制作直方图之前,我们需要先掌握如下几个基本概念:
1. 区间
一个区间代表一段数据范围,在直方图中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段。即将整个数据集按照区间范围分隔成若干个子区间。
2. 频数
频数是指一个区间内数据出现的次数,即该区间内含有的数据个数。
3. 频率
将频数除以总个数得出频率,表示该区间占整个数据集的百分比。
制作直方图通常分为如下步骤:
1. 确定数据分段的区间
这里需要用到计算频数的公式,公式如下:
频数 = 区间范围内的数据个数
通常情况下,都会先进行数据的排序,确定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区间大小,以便通过区间得出合理的频数。比如,数据集的最大值是100,最小值是0,我们可以将数据集分成10个区间,即每个区间为10,然后计算出每个区间的频数。
2. 绘制直方图
我们可以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绘制直方图。垂直方向会使得柱高、柱宽更明显,突出直方图特点,而水平方向的直方图则更加节省空间。不管选择哪种方向,都需要注意图表标注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三、直方图的形态及其意义
以上述步骤制作的直方图样本,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形态、高低宽度大小、占比等指标来寻找数据的规律和特征。具体如下:
1. 单峰分布
在直方图中,如果数据集有一个明显的峰值,其他部分的数据分布比较平均,那么对应的直方图的柱子就是单峰分布。这种情况下,峰值很容易指明数据的均值和中位数。
2. 双峰分布
直方图的双峰分布指的是数据集的分散模式呈现两个峰值的情况。比如,一个学校的成绩分布图可能显现出两个主要分数区间,其中一个区间代表学生的优异程度,另一个代表不及格或刚刚及格的学生。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两个峰值的相对位置,以便分别分析数据特征。
3.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同时也称为高斯分布(又叫钟形曲线),是用于模拟和描述一组数据的常用模型之一。如果我们对数据集进行了合适的标准化,那么其直方图就很容易展现正态分布的形态。正态分布的特点是高峰、两边缓缓下降,中心对称,可以通过均值、标准差来进行描述。
4. 不规则分布
如果数据集的分散模式不规则,那么对应的直方图也就难以描述出一定的规律。例如,数据集的主要分布呈指数型下降,这种数据不能采用正态分布模型进行描述,而应该寻找更加适合的模型来进行描述。
四、如何使用直方图?
1. 快速观察数据分布
直方图赋予我们可视化数据的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和分析数据集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直方图对某一品牌公司的收入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以分析收入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 去除异常值或污染值
在很多数据集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或错误点,称之为异常值或污染值。这些点会在直方图中显现出来,使得直方图的形态出现异常。通过查看直方图,我们可以粗略确认哪些数值偏差较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清除。
3. 分析数据集的特点
通过直方图,我们可以清楚了解数据集的特征,比如是否偏向于某个值、是否呈现多个主要值, 可以在直方图的形状、高度、宽度、占比等方面判断数据是否具有对称性、 outliers 是否存在等特征。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直方图应用案例:
1. 消费者群体研究:消费者在一家超市的购买记录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
2. 销售分析:对不同销售区域的销售数量变化情况的可视化分析。
3. 数据预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处理偏移值、缺失数据、异常值等问题。
总而言之,直方图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既可粗略判断数据集整体分散模式,也可分析出数据特征的细节。掌握直方图的原理和实践,既能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使我们对数据有更深入的了解。